铜陵市义安区犁桥村新建完善基础设施,依托特色水乡文化,发展文旅产业——
去犁桥,赴一场艺术之约
近来,位于铜陵市义安区西联镇的犁桥村频频出圈。这里有“美丽宜居村庄示范”“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”“全国文明村镇”“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”等多块金字招牌,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红打卡地,节假日游客不断。
升级乡村颜值,塑造艺术气质
在犁桥村村口的“石桥钟”旁,抬眼可见一座造型别致、写有“中国·铜陵犁桥国际艺术村”的房子。
“与艺术有约,是我们村最大的特色。”犁桥村党委书记钟昆仑言语中透着骄傲。
走过“石桥钟”,在村里穿行,随处可见艺术家们设计制作的雕塑、小品、彩绘文化墙等。这些艺术作品穿插在乡野和民房之间,浪漫而不突兀;依托当家塘、闲置民房、公共服务设施等设计改造的美术馆、图书馆、咖啡馆等,既别具风味又自成风景。
犁桥村是典型的江南圩区水乡,多年来,当地村民“靠水吃水”,发展虾、鳝、甲鱼等水产养殖,莲藕、红菱、茭白等特色种植。
“变化源于美丽乡村建设。”犁桥村退休老书记钟应斌介绍,该村2013年被纳入全省首批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,通过深入实施村庄改造、进行厕所革命等,新建完善基础设施,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。
“梦里水乡、古韵犁桥”的美丽画卷铺展开来。犁桥村又引入资源,于2018年至2021年成功举办了三届“田原艺术季”活动,艺术家、建筑师通过驻村创作的方式,创作墙绘作品,设计、展出雕塑作品,改造特色民宿、网红建筑、咖啡馆等公共艺术空间,并举办了乡建艺术展、音乐节等多项主题活动,让犁桥村被赋予更多艺术气息。
既有“颜值”、又有“气质”的犁桥村,逐步吸引了人们关注的目光。记者获悉,第四届“田原艺术季”活动将从今年11月持续到明年4月,届时将开展水乡美食节、乡野定向赛、写生实践采风等活动。
艺术邂逅产业,带旺乡村人气
当有“梦里水乡”之称的犁桥村,邂逅以“水”为名的犁桥水镇文旅项目,会产生怎样的变化?犁桥给出的答案是:深度融合、相互成就。
当夜幕降临,犁桥水镇内,道路两侧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亮了起来。灯光下,河塘边的特色徽派建筑倒映在水面上;游客趁着夜色跨过拱桥,穿越牌坊,徜徉在青石板路上。沿着曲折水系布设的夜景灯带,宛如一条多彩的丝带,串联起了乡村、池塘、民居以及别致的街区。
犁桥村借助“双招双引”平台,扬艺术之长,发展文旅产业。在上级党委、政府支持推动下,犁桥水镇项目应运而生,并被纳入铜陵市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文旅重点项目。
义安区文旅局局长盛秀芬表示,犁桥水镇今年4月28日开园,进一步打响了“犁桥”品牌。犁桥水镇项目总投资9.6亿元,总建筑面积43700平方米,由移建的110余栋古建筑以及临水错落分布的亭台楼榭等组成,布局了休闲体验、古镇观光、文化创意、研学教育、影视基地五大板块,引入了铜匠工艺、蜡染艺术等非遗商户,集中展示了地域文化、民俗文化、田园文化及独特的犁桥水文化。
“我们还常态化开展演出活动,提升景区吸引力。现在周末游客量稳定在1.2万至1.5万人次。”犁桥水镇负责人肖安平介绍。
文旅融合发展,富了村民口袋
人气兴旺带来了什么?在犁桥村里开设农家乐的村民陈江水感受最深。
外出打工十余年的陈江水,在政府扶持下返乡创业,2015年利用自家房屋开设了全村第一家农家乐。随着村子的名气越来越大,游客越来越多,他的农家乐从最初的3个包厢扩大到5个包厢和8个散台,高峰期还需要“翻台”。
“去年经营收入有90余万元,今年预计能做到120万元。”陈江水告诉记者。
在犁桥村,陈江水的经历不是个例。钟昆仑告诉记者,如今,犁桥村及周边拥有农家乐餐饮店23家,经营当地特色农副产品的经营部30余家,特色水产品经营户12家,带动周边村民就业400余人。
“节假日和客流高峰期,村里活动广场还会举办‘西联故事小集市’等活动,村民们自家产的生姜、芡实、红米等特色农产品也能取得不错的收入。”钟昆仑说,伴着文旅产业的兴旺,村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31060元,村集体经济收入今年有望突破100万元。
作为全国文明村镇、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,犁桥村在结合实际持续升级基础设施的同时,同样注重提升基层治理水平、培育文明乡风。该村着力创建服务型农村基层党组织,不断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,让村民的日子越来越和美。
“村庄变美了,生态变好了,口袋鼓起来了,生活更舒心了。”今年79岁的老党员钟应福对村里的变化看在眼里、喜在心里。(记者 刘 洋 通讯员 李 曙)